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健康社會學
Sociology of Health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公共衛生學院  公共衛生學系  
授課教師
張弘潔 
課號
PH0014 
課程識別碼
801 0013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公衛215 
備註
與鄭雅文、李柏翰合授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6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個人健康與公共衛生受許多因素影響,包括社會因素、環境因素、行為因素和生理因素等。本課程著重於培養同學的社會學視角,了解社會結構、社會制度、政策、權力等,如何成為看不見的手,影響並決定個人的身體、自我與健康,本課程期望透過社會學的分析,讓同學「看見」這些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重要影響因素,進而了解如何改善健康不平等的現況,並透過實作運用社會學理論分析生命、健康與醫療議題。

課堂進行方式:
第1節:教師演講
第2節:分組討論
第3節:小組報告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提供學生社會學理論和批判角度以分析公共衛生議題。課程目標包括:
(1)認識社會學理論,並了解社會因素如何形成健康不平等;
(2)透過每周討論和報告,培養批判思考與創造力;
(3)透過分組計畫,培養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;
(4)透過實證方式,分析與書寫公共衛生議題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堂討論與報告:課堂討論和小作業。
2. 期中考
3. 期末報告:各組選定一個與「健康、醫療與社會」相關之議題或政策(可能包括健康及相關知識生產、身體及個人和群體認同、醫療體系和勞動分配、醫療行為及醫病關係、生醫科技與藥物研發、能源生態等),透過課堂所學之社會學理論,進行社會學式之分析。期末報告之評量包含分組口頭報告、書面報告、組內互評、組間投票。
注意事項:
1. 欲修課或加選者,第一堂課務必出席,第一周無法出席者須向助教請假,無請假缺席者因無法進行分組,課堂討論成績將為0分。
2. 本課程之課程更新將發佈在NTUCOOL,請密切注意。
3. 課程相關問題請以email詢問,請勿以社群媒體(如臉書)向助教提問題,若以社群媒體提問,助教不會回應。
4. 請假最多3次,不得無故曠課,請假請透過email通知兩位助教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Office Hours
備註: 助教聯絡資訊: 蔡旻諭 r10848010@ntu.edu.tw 楊蕙瑜 r10848019@ntu.edu.tw 
指定閱讀
Anne-Marie Barry & Chris Yuill(著)、郭寶蓮、黃俊榮(譯)(2009)健康社會學導論。台北市:韋伯。
Barry, A., & Yuill, C. (2012). Understanding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(3rd ed.). SAGE.
 
參考書目
1. 胡幼慧(2001)新醫療社會學:批判與另類的視角。台北市:心理。(第四章:醫療保障的科學迷思和危險性)
2. 張弘潔(2018)你是病人、職員也是老闆──日本南生協醫院。報導者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minami-health-medical-cooperatives。
3. 王國羽、林昭吟、張恒豪(編)(2019)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。新北市:巨流圖書。
4. 李柏翰(2018)性、健康與情感教育:「以兒童作為權利主體」的觀點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。第84期。頁111-120。
5. 周月清(2020)還我性健康權,而非只給我「性教育」-智能障礙者青年性權意識介入方案簡介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。第90期。頁18-25。
6.參考網站:https://uk.sagepub.com/en-gb/eur/understanding-the-sociology-of-health/book245502
7.Johnson AG著, 成令方, 林鶴玲, & 吳嘉苓譯 (2003): 見樹又見林 : 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承諾 (二版)。 臺北市: 群學。
8.Mills, CW著, 張君玫, & 劉鈐佑譯 (2006): 社會學的想像。臺北市:巨流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討論與報告 
30% 
欲修課或加選者,第一堂課須出席,第一周無法出席者須向授課老師請假,無請假者無法進行分組,本項成績將為0分。 
2. 
期中考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期末報告之評量包含分組口頭報告、書面報告、組內互評、組間投票。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8  課程介紹:社會學的想像
Introduction: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
By: Hung-Chieh Chang & Po-Han Lee
1. 課本第一章:社會學的理論:解釋與理論化 
第2週
9/15  社會建構論:健康的多重意義
Social constructionism:
Multiple meanings of health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課本第二章: 健康與醫學的概念
[以下可擇一]
2. 陳憶寧、溫嘉禾(2019)。誰決定了你的觀點?從頂新餿水油案看傳統與社群媒體的資訊之爭。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。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,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。林文源等編。新竹市: 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3. 范玫芳(2019)。科學真的是萬靈丹?蘭嶼核廢料爭議僵局是否有解。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。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,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。林文源等編。新竹市: 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 
第3週
9/22  生命政治與治理:挑戰醫療霸權
Biopolitics and governmentality: Challenging the medical hegemony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課本第四章: 挑戰醫療霸權
2. 吳嘉苓(2000)。醫療專業,性別與國家: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。台灣社會學研究,4: 191-268。
 
第4週
9/29  社會結構與健康不平等
Social Structure and health inequality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課本第六章: 階級與健康
2. 江東亮(2015)。公共衛生與健康不平等:三個歷史的教訓。台灣公共衛生雜誌,34(1): 1-4。
 
第5週
10/6  符號互動論:自我概念、汙名與展演
Symbolic interactionism:
Self-concept, stigma, and performance
By: Po-Han Lee
[主要] 朱元鴻(2006)。他說的,可不就是你!評高夫曼《污名》。臺灣社會學刊,37: 243-250。
[參考]
1. Heather Love(2011)。污名的比較:殘障與性。13: 282-295。
2. 蔡宜蓁、呂佩珍、梁蕙芳(2013)。愛滋病污名之概念分析。長庚護理,24(3): 272-282。
 
第6週
10/13  女性主義:性別、身體化與健康
Feminisms: Gender, embodiment, and health
By: Po-Han Lee
1. 課本第八章: 性別與健康
2. 郭惠瑜(2020)。不要干涉我的子宮:還給身心障礙女性生育權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90: 32-35。
 
第7週
10/20  反思健全主義:障礙者或「被障礙者」
Rethinking ableism:
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or ‘disabled persons’
By: Po-Han Lee
1. 課本第十章: 身體社會學
2. 邱大昕、陳美智(2015)。身心障礙醫療化的在地經驗與反思。科技醫療與社會,21: 135-158。
 
第8週
10/27  童年健康與世代正義
Child health and generational justice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Mayall, B. (1998). Towards a sociology of child health. Sociology of health & illness, 20(3), 269-288.
 
第9週
11/3  期中考
Mid-term exam
By: Hung-Chieh Chang
 
第10週
11/10  社會學的提問與資料查找
Sociological inquiry and data collection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王宏仁(2016)。社會學的公共書寫:以學術科普部落格為例。台灣社會學刊,59: 1-27
 
第11週
11/17  期末報告主題報告
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opics of final reports
By: Hung-Chieh Chang & Po-Han Lee
 
第12週
11/24  勞動與健康的社會學觀點
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abour and health
Guest lecturer: Yawen Cheng
1. 潘美玲(2021)。第12章:經濟與工作。載於陳志柔、林國明(主編)社會學與臺灣社會(259-279頁)。台北市:巨流。
2. Muntaner et al. (2010) A MACRO-LEVEL MODEL OF EMPLOYMENT RELATIONS AND HEALTH INEQUALITIE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, 40(2): 215–221.
3. 鄭雅文(2019)。序:職災補償的意義。職災之後: 補償的意義、困境與出路。台北市:巨流。
 
第13週
12/1  資本主義之生命商品化與可能解方
Commodification of life in capitalism and possible solutions
By: Hung-Chieh Chang
1. 無國界關懷 疫情下合作經濟發揮人本價值
2. 張弘潔(2018): 你是病人、職員也是老闆──日本南生協醫院。
 
第14週
12/8  期末報告實作與討論
Practice and discussion
By: Hung-Chieh Chang & Po-Han Lee
 
第15週
12/15  期末報告 (1)
Presentation of final report (1)
By: Hung-Chieh Chang & Po-Han Lee
 
第16週
12/22  期末報告 (2)
Presentation of final report (2)
By: Hung-Chieh Chang & Po-Han Lee